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,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;自己有所收获,就能够牢固掌握;掌握得牢固,就能够积累深厚;积累得深厚,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。所以,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。
锉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。
消磨它的锋锐,解除它的纷扰,调和它的光辉,混同于尘垢。(入乡随俗,顺应世间,与世俗相融合)
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多闻数穷,不若守中。
如果不能守虚处静,而以多闻博识自许,进而有为多言,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。不如处虚守静,而无为不言,能够取得成功。
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非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
遇事谦退无争,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;将自己置于事外,反而能保全性命。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?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。
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(最善的人)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,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,待人善于真诚、友爱和无私,说话善于格守信用,为政善于处理,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,行动善于把握时机。其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,所以没有过失,也就没有怨咎。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成身退,天之道也。
执持盈满,不如适时停止;显露锋芒,锐势难以保持长久。金玉满堂,无法守藏;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,那是为自己留下了祸根。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,就要含藏收敛,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。
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缤纷的色彩,使人眼花缭乱;嘈杂的音调,使人听觉失灵;丰盛的食物,使人舌不知味;纵情狩猎,使人心情放荡发狂;稀有的物品,使人行为不轨。因此,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,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。
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,减少私欲杂念。
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台。我独泊兮,其未兆;沌沌兮,如婴儿之未孩;傫傫兮,若无所归。众人皆有余,而我独若遗。我愚人之心也哉!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;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……众人皆有以,而我独顽且鄙。
众人都熙熙攘攘、兴高采烈,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,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。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,无动于衷。混混沌沌啊,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;疲倦闲散啊,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。众人都有所剩余,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。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!众人光辉自炫,唯独我迷迷糊糊;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,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……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,唯独我愚昧而笨拙。
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古之所谓"曲则全"者,岂虚言哉?诚全而归之。
委曲便会保全,屈枉便会直伸,低洼便会充盈,陈旧便会更新,少取便会获得,贪多便会迷惑。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,不自我表扬,反能显明;不自以为是,反能是非彰明;不自己夸耀,反能得有功劳;不自我矜持,所以才能长久。正因为不与人争,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。古时所谓“委曲便会保全”的话,怎么会是空话呢?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。
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诚信不足,就不会有人信任。
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;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形。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
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,反而站立不住;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,反而不能远行。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,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,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,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。从道的角度看,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,只能说是剩饭赘瘤。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,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。
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,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……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厚重是轻率的根本,静定是躁动的主宰。因此君子终日行走,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,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,却能安然处之……轻率就会失去根本,急躁就会丧失主导。
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;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;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。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;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。
深知什么是雄强,却安守雌柔的地位,甘愿做天下的溪涧;甘愿做天下的溪涧,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,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。深知什么是明亮,却安于暗昧的地位,甘愿做天下的表率;甘愿做天下的表率,永恒的德行就不会差失,回归到不可穷极的真理。深知什么是荣耀,却安守卑辱的地位,甘愿做天下的川谷;甘愿做天下的川谷,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,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。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
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聪明,能认识了解自己才叫高明。能战胜别人是有力,能战胜自己才叫刚强。知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,努力践行、坚持不懈才叫有志向。不离失本分的人才能长久不衰,虽死而道存才算真正的长寿。
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;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;将欲取之,必固与之。是谓微明,柔弱胜刚强。
想要收敛它,必先扩张它;想要削弱它,必先加强它;想要废除它,必先抬举它;想要夺取它,必先给予它。这就叫微妙而又显明,柔弱可以战胜刚强。
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
大丈夫居于厚重,不居于浅薄;处在实在,不居于浮华。
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
贵以贱为根本,高以下为基础。
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为道。
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,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,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,不笑不足以是大道。
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无有入无间,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天下最柔弱的东西,能够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(比如水流石间);无形的东西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,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。不言的教导,无为的益处,普天下少有能赶得上的。
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个更亲近?生命和利益相比哪个更重要?得到和失去相比哪个更有害?过分地贪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,过于积敛财富就必定会遭致更大的损失。所以说,懂得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,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,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。
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,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。知足的人,永远是满足的。
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。
善良的人,我善待他;不善良的人,我也善待他。守信用的人,我信任他;不守信用的人,我也信任他。
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小多少。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;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,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务,以恬淡无味为有味。大生于小,多起于少。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,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。天下的难事,一定是从简易的地方做起;天下的大事,一定是从微细的部分开始。因此,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,所以才能做成大事。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,必定很少能够兑现;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,必定遭受很多困难。因此,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,所以最终没有困难。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合抱的大树,生长于细小的萌芽;九层的高台,筑起于每一堆泥土;千里的远行,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。
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
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,也像开始时那样慎重,有这样的态度,就没有办不成的事。
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: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
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:第一件叫做慈爱,第二件叫做俭朴,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。
善为士者,不武;善战者,不怒;善胜敌者,不与;善用人者,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古之极。
善于统兵者,不穷兵黩武;善于打仗者,不会被激怒;善于战敌者,不会与敌对持;善于用人者,谦下之。这就是不争强好胜的道德,这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这就是遵循客观规律。
和大怨,必有余怨;报怨以德,安可以为善?是以圣人执左契,而不责于人。有德司契,无德司彻。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
和解深重的怨恨,必然还会留下残余的怨恨;用德来报答怨恨,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?因此,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,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。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,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。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,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。
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己愈有,既以与人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,而是尽力帮助别人,他自己也因此更为充实;他尽力给予,自己反而更富有。自然的规律是,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;圣人的行为准则是,做事但不跟别人争夺。
《庄子》篇——
山木自寇也,膏火自煎也。桂可食,故伐之;漆可用,故割之。人皆知有用之用,而莫知无用之用也。
山上的树木因为能作木材而被砍伐,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。桂树可以食用,所以被砍伐;漆可以使用,因而被割皮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,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。
举世誉之而不加劝,举世非之而不加沮。
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,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。
为善无近名,为恶无近刑。缘督以为经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,可以尽年。
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但不去贪图名声,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但不至于面对刑罚。遵从自然的中正之道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,这就可以护卫自身,就可以保全天性,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,就可以终享天年。
外化而内不化。
顺应外境,而保持本心。
物物而不物于物。
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,就不会受其牵累。
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。
知道是无可奈何的,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。
不谴是非,以与世俗处。
不搬弄是非,以和世俗社会、世间之人相处。
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
君子之间的交情,淡泊如水;小人之间的交情,看上去甘甜如酒。
众人重利,廉士重名,贤人尚志,圣人贵精。
多数人看重利,廉洁之人看重名声,贤人君子崇尚志向,圣人看重精神。
行贤而去自贤之行,安往而不爱哉!
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己贤德的想法,哪里会不受爱戴呢!
不以物挫志。
不因为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。
圣人法天贵真,不拘于俗。
圣人效法自然而珍重自己的真性情,不拘泥于世俗。
丧己于物,失性于俗者,谓之倒置之民。
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,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,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。
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,故能胜物而不伤。
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,对于外物来之即照、去之不留,如实映照而不私藏,就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。
谋无主则困,事无备则废。
谋划事情如果没有主见就会陷入困境,做事情假如没有准备就做不成。
小人则以身殉利,士则以身殉名,大夫则以身殉家,圣人则以身殉天下。
普通人为物质利益而牺牲自身,知识分子为浮名虚誉而牺牲自身,卿大夫为封邑而牺牲自身,圣人为天下而牺牲自身。
言者,风波也;行者,实丧也。夫风波易以动,实丧易以危。故忿设无由,巧言偏辞。
言语,犹如风吹起的水波;说话,必定会有所偏失。风吹波浪容易产生动荡,有所偏失容易出现危难。所以愤怒发作没有别的缘由,就是因为言辞虚浮而又片面失当。
古之至人,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。
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,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。
德荡乎名,知出乎争。名也者,相轧也;知也者,争之器也。二者凶器,非所以尽行也。
道德在名声中浩大,智慧在争辩中显露。名声是互相倾轧的原因,智慧是互相争斗的工具。二者都像凶器,不可以推行于世。
佛家处世——万事随缘
佛家只盯着一个安心,由安心而至于修身,由修身而至于处世,到头来不过“随缘”二字。所以佛家虽然直接说处世的话少,但随缘的态度是明显的。古今各说两则,已经足可体味。
寒山问拾得——
昔日,寒山问拾得曰:世间谤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轻我、贱我、恶我、骗我、如何处治乎?
拾得云:只是忍他、让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待几年你且看他。
寒山云:还有甚诀可以躲得?
拾得云: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,你且听我念偈曰:
老拙穿破袄,淡饭腹中饱;补破好遮寒,万事随缘了。
有人骂老拙,老拙只说好;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。
涕唾在面上,随它自干了;我也省气力,他也无烦恼。
这样波罗密,便是妙中宝;若知这消息,何愁道不了?
人弱心不弱,人贫道不贫,一心要修行,常在道中办。
世人爱荣华,我不争场面;名利总成空,贪心无足厌。
金银积如山,难买无常限;古今多少人,哪个活几千?
这个逞英雄,那个做好汉;看看两鬓白,年年容颜变。
日月像抛梭,光阴如射箭;不久病来侵,低头暗嗟叹。
自想年少时,不把修行办;得病想回头,阎王无转限。
马上放下手,回头未为晚。也不论是非,也不把家办;
也不争人我,也不做好汉;骂着也不觉,问着如哑汉;
打着也不理,推着混身转;也不怕人笑,也不做脸面;
几年儿女债,抛开不再见。好个争名利,转眼荒郊伴。
我看世上人,都是净扯淡。劝君即回头,单把修行干。
做个大丈夫,一刀截两段。跳出红火坑,做个清凉汉。
悟得真常理,日月为邻伴。